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

閱讀 -- Measuring the User Experience (2012/07/19 updated)

上一篇偷偷抱怨了UiGathering內容與想像的不同,後來想到公司有這本書:Measuringthe User Experience: Collecting, Analyzing, and Presenting Usability Metrics(Interactive Technologies)。這本書是在討論usability,也只有討論usability,在第一章作者們提到有人會在usabilityuser experience兩者間做出區別,但他們是以更廣的角度來看待usability,而且檢驗的是整體的user experience,這個看法與當天的第一位講者(王派桓)類似,不過我覺得還是要依實驗目的與方法而論,不能很簡單地就宣稱usability=user experience
接下來慢慢會找時間看這本書,如果有什麼進度或心得,再來補充。

What are usability metrics?
Usability metrics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測量各類usability的度量衡或標準,例如作業成功率、使用者滿意度、失誤等。如同其他領域一樣,度量衡必須是一致的,所有人的一公分都一樣長,這樣才能被一致地解讀及比較。Usability metrics還必須有其他的要素:
  • 必須能被觀察
  • 必須能被量化
  • 必須能表達某程度的使用者經驗(effectiveness, efficiency, satisfaction)(我對這點的意見如上面所述)
而usability metrics與其他度量衡的差別,就在於參雜的””的部分,比方說satisfaction就是很好的例子,這也帶出另一個差別,就是usability metrics必須是根基於人與物互動後的真實經驗。


Designing a user study.
第二章的主題是如何規劃一個使用者研究,這章比較多在討論統計的部分,尤其是實驗設計,這些我就都跳過沒有細看,以下是個人覺得其他比較重要的部分:受測者的挑選

統計最重要的一個前題就是抽樣具不具有代表性?這個問題在UiGathering活動當天也被問起,雖然當天三位講者所分享的經驗比較偏質性研究,但基本精神是一樣的:
  1. 要挑選具代表性的受測者,最好就從你的目標族群中抽樣。
  2. 可以將受測者分組,分組依據可以是受測者的經驗或能力、使用頻率、人口統計特徵等。這樣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受測者的同質性太高,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來幫助挑選。
樣本數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,這視乎我們的研究目的,以及可接受的信心水準而定。在設計的早期階段,如果只是要找出比較重要的usability issue,樣本數可以較少;反之則需要較大的樣本數來找出剩餘的問題。

在這一章並未討論到質性研究,一般質性研究的受測者從6~9個人不等。比起量化統計,這個數字其實很難令人信服,這問題當天也有被提出,講者們其中一個回答是:「翻paper給他們看」。老實說,個人覺得這一招在業界應該不是很有用。相較於統計的”讓數字說話”,質化應該是”讓現象說話”,不過這超出本書範圍了,有機會再聊吧!

1 則留言:

Unknown 提到...

I read the complete information you have posted about measuring the user experience. After reading I find myself lucky that I found it. Its a pleasure for me to learn so much about it.
measuring the user experience